新版基藥目錄施行配套政策下月起密集出臺
2013-05-10 來源:上海證券報
核心提示:記者獨家獲悉,圍繞新版基藥目錄,國家相關部門將推出系列后續政策。具體時間表如下:今年5-6月,相關部門將推出《國家基本藥物應用指南》和《基本藥物處方集》;6月,將出臺《各級醫療機構配備使用管理辦法》,基本上上半年底明確各省基本藥物“不忙招標、不忙增補”;8月之前,非基藥的采購價格確定;9-10月,各省的增補目錄確定后,招投標工作開始,并在今年底前完成。
新版《基本藥物目錄》本月起正式施行,業界亟待更具體、更細化的產業配套政策“落地”。
記者獨家獲悉,圍繞新版基藥目錄,國家相關部門將推出系列后續政策。具體時間表如下:今年5-6月,相關部門將推出《國家基本藥物應用指南》和《基本藥物處方集》;6月,將出臺《各級醫療機構配備使用管理辦法》,基本上上半年底明確各省基本藥物“不忙招標、不忙增補”;8月之前,非基藥的采購價格確定;9-10月,各省的增補目錄確定后,招投標工作開始,并在今年底前完成。
基于此,新版基本藥物目錄對醫藥企業來說,在業績報表上有所體現最快也要等到2014年。不過,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,在縣級醫院等基藥市場新增長點的支撐下,部分進入新目錄的優勢獨家品種有望成長為50億至100億級的超級品種。
新版《基本藥物目錄》3月15日公布以來,面對一個數千億規模的基藥市場,各路資本“躍躍欲試”。
對醫藥企業來說,基藥目錄猶如“生死書”般重要。新版基藥目錄收載藥物從2009年版的307種增至520種,其中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317種、中成藥203種。根據要求,新版基本藥物在縣一級、二級醫院應達到50%左右,在三級醫院要達到25%至30%,依此估算,到2015年用于基層醫療的基本藥物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,較201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可達19%。若以2013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提出的明確二、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使用金額比例的要求來看,預計這一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放大到3800億元。
相較于醫藥企業,基藥代理商們的表現更加“勁爆”——代理保證金費用已從以往的20萬-30萬元,被一路“哄抬”到了今年的200萬-300萬元,更有“豪爽客”一舉拍出億元,欲對某家基藥產品的全國獨家代理權志在必得。
一位不愿具名的四川成都的醫藥總代理商告訴記者,跟前幾年藥監局每年批準上萬種新藥的速度相比,目前新藥的審批嚴格多了,每年才幾十種,好的代理品種非常稀缺。對于本次進入新版基藥目錄的藥物品種來說,等于再拿一次新藥批文,也意味著拿到進入廣大基層醫療市場的入場券。“既然國家已經為基藥做了那么多事,等于建好了基本藥物的渠道,接下來就該輪到我們來做了。就算拿出1個億的保證金,只要有覆蓋全國的渠道,基本上一年就能實現這么高的銷售額,這已在2009版基本藥物目錄實施過程中得到了驗證,因此這次大家的信心十分足!”
不過,要想在這數千億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,關注后續政策走向至關重要。“各地的招標政策還不明朗,我們也還在觀望,準備產能。”一家上市醫藥企業的董秘表示,各地的增補目錄、基藥的招投標政策、國家的投入,都是企業目前最迫切關注的政策面。
事實上,在基本藥物制度推行過程中,業界最大的顧慮就是各地財政狀態不一,部分地區存在補貼不足的現象。不過,在上述四川成都的代理商看來,即便不是每個省都能實現對基本藥物的充分財政補償,但是,僅江蘇、山東、上海、浙江、廣東等大省的基層市場,就占據了全國基藥市場總規模的絕大部分,這等于掃除了基藥銷售的后顧之憂。
衛計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傅鴻鵬向記者透露,從進一步完善與推進基本藥物制度出發,主要配套政策包括兩個方面:一方面是建立穩定暢行的補償機制,其中最核心的是財政投入力度;另一方面是價格的理順。還有就是醫保政策問題。此外,為了避免實行機制后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出現下降,還需要特別制定相應的深化編制、人事和收入分配改革的配套政策。
據記者了解,自5月起,相關配套政策將陸續出臺。其中,5月到6月間,將出臺《國家基本藥物應用指南》和《基本藥物處方集》;6月,將出臺《各級醫療機構配備使用管理辦法》,基本上上半年底明確各省將開始基本藥物“回頭看”,“不忙招標、不忙增補”;8月之前,非基藥的采購價格確定;9-10月,各省的增補目錄出臺后,基藥的招投標工作開始,并在今年底前完成。
所謂“回頭看”,是指針對各省現有的與520種不重疊部分的增補目錄進行分析,嚴格控制增補數量,對目錄中已有類似適應癥或治療效果的藥品進行甄別比較。
“如果各地增補目錄的品種大增,無疑將分羹基藥品種。很遺憾,從09版基本藥物實行的情況來看,各地都存在一定的地方保護現象。”一家醫藥上市公司市場部負責招標工作的組長告訴記者。
而據記者調查,一度引發市場高度“擔憂”的地方增補目錄暫時處于待定狀態。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,各省有意增補的品種都不少,但都處于待定狀態,品種大增的可能性較小。如浙江的200個、福建的160個、重慶要求每個區報10個品種的計劃,都在“回頭看”的工作中暫緩。
從前述“增補從嚴”傳遞出的信息來看,無疑將利好基本藥物目錄中的現有品種,部分優勢獨家品種有望成長為50億至100億級的超級品種。不過,因上述時間表的影響,新版基本藥物目錄對醫藥企業來說,要在業績報表上體現出利潤最快也要等到2014年。
中藥注射液降價預期加大
新版基藥目錄公布后,基藥價格的未來走勢是最令企業關注的問題。
“今年,基本藥物降價與醫保用藥降價都提到了中成藥,其中高價、高毛利率的中藥注射液有望首當其沖。”全國衛生醫藥行業研究專家徐東告訴記者。
“(中藥注射液)雙重招標降價的風險難以避免,在醫保用藥的最高零售價格下降之后,各省在基藥招投標過程中還會降價,并且中藥注射液的降價幅度可能高于其他中成藥,特別是在總額預付機制下,高價藥受的沖擊明顯更大。”一位券商醫藥行業研究員的觀點與徐東不謀而合。
回看上一輪舊版基藥目錄的“掘金”潮,中藥注射液市場空間的飆升至今令人記憶猶新。如,中恒集團的血栓通2009年進入基藥目錄,其銷售額由2008年的7.07億一舉增長到2012年的25.4億。
據中國人民大學基本藥物市場研究專家張艷江分析,中藥注射液在基本藥物市場快速增長的原因很多,首先是因為很多獨家中藥注射液有較高的利潤空間,其次是因醫患雙方對中藥注射液的用藥習慣。
記者注意到,新版基本藥物目錄保留了上一版的8個中藥注射液品種,包括昆明制藥的凍干血塞通、中恒集團的凍干血栓通、金陵藥業的脈絡寧注射液、華潤三九的參麥注射液等,無新增品種。
“品種未增加,意味著國家對中藥注射液的安全性仍存在一定的顧慮。”中國醫藥信息中心研發部相關人士告訴記者。據了解,中藥注射液在安全標準、品質控制標準等方面,與化藥存在一定的差距。而更令業界擔心的是,洋中藥注射液這幾年開始沖擊國內市場,如德國生產的銀杏注射液等。
事實上,關于中藥注射液不良反應的監控是國家相關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。2006年的魚腥草注射液事件、2008年的茵梔黃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的不良反應,都曾對中藥行業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,導致中藥注射液的使用受到排斥。而2009年再次發生的雙黃連注射液致死事件,則進一步推動監管部門加大了風險監控力度,行業增長因之放緩。此外,國家藥監局去年預警喜炎平注射液和脈絡寧注射液的不良反應風險,更令中藥注射液市場前景蒙上一層陰影,因為脈絡寧注射液不僅是首批進入2009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品種,同時也是我國第一個現代化中藥注射劑品種。
“毋庸置疑,只要進入基本藥物目錄,就能實現量的突破。但是,中藥注射液能否仍能像以往那樣保持那么高的利潤空間,則不容樂觀。”券商人士研究員的預期透出了一絲寒意。
縣級醫院基藥市場新增長點
中午近11點,湖北武漢漢南區大咀鄉衛生院人頭攢動,劃價收費窗口、發藥窗口前都排著長隊,工作人員緊張地工作著。以往發生在大都市三甲醫院的一幕,如今也出現在了各地的縣、鄉衛生院。
記者近期在一些縣衛生院采訪了解到,自2009年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至今,藥品價格明顯降低,衛生院求醫的患者迅猛增加,縣鄉級醫院市場擴容加速。
據武漢漢南大咀鄉衛生院院長辦公室相關人士介紹,因為飲食習慣的原因,高血壓是這里的高發病,但因降壓藥太貴,很多百姓就吃點止疼片來緩解高血壓造成的頭痛,藥價降下來之后,很多患者都愿意來院治療。“以前每天的門診量是70-80人,現在每天都超過100人。”
“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后,藥價下來了。如青霉素粉針劑以前的價格是0.58元,目前降到了0.23元;0.1g*30片的拜阿司匹林腸溶片在網上藥店的價格是19.8元一盒,而在衛生院的價格只有15.9元。”這位人士告訴記者。
由于縣級綜合性醫院是民眾看病的主要場所,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大型醫療機構的中轉站,因此縣級綜合性醫院是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關鍵。對于基本藥物目錄將大顯身手的基層醫藥市場,有學者稱之為“新興醫藥市場”,外資公司定義為“廣闊醫藥市場”。
來自波士頓咨詢公司的相關數據顯示,中國目前擁有約1萬家縣級醫院,其中定級的縣級醫院約6000多家,遍布2000多個縣市。
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,面對農村人口看病就醫的大量需求,中國縣級醫院業務增長迅速,且最具發展潛力。
據全國醫藥衛生行業研究專家徐東透露,最近5年以來,三級醫院的增長率遠低于18%的行業平均水平,約在14%-15%,而縣級醫院增長23%,基層衛生醫療機構也增長23%,后兩者的增長明顯更有看點。“縣級醫院將是最先規范的醫藥市場,潛力巨大??梢哉f,縣級醫院市場才是中國醫藥產業的主戰場。”
在中國人民大學基本藥物市場研究專家張艷江看來,縣級醫院的市場潛力值得關注。他以遼寧與山東省為例,“這兩個省的藥品市場潛力接近,但是遼寧基藥平臺采購額只有山東的11%,因此未來很多省份都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。”
而各地都在積極開展的縣級醫院試點改革,在無形之中也推進了基本藥物市場的增長。據悉,重慶市去年起就有10個區縣開展縣級公立醫院改革,江北區已率先試點兩年。“2013年起,重慶每年將新增10個區縣開展改革。到2015年,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將在全市鋪開。”重慶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。
而銀川市自2012年起,就逐步取消所有縣級醫院藥品加成,實現全區縣級以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零差率銷售全覆蓋,徹底革除以藥補醫的趨利機制,凸顯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。
中藥獨家品種無懼降價影響
“目前每支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價格已在8元左右了,你讓我們還怎么降價?”一聽到降價,馬應龍市場部的營銷人員露出一抹懷疑的神情。“發改委在三年前還把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的價格提高了。像中藥獨家品種,中藥材的價格近年來都處于高位,勞動力成本也不斷上升,如果要求一直降價,企業將很難保證質量和供應。”
據介紹,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的原料中含有麝香、牛黃、珍珠等名貴中藥成分,這幾味中藥材的價格多年來一直處于不斷上升的態勢。從2009年發改委宣布將馬應龍麝香痔瘡膏提價8.7%后,該產品在市場同類產品中仍屬于低價產品,不僅銷量沒有受影響,反而因進入基藥目錄而市場份額不斷增加,目前每年仍保持近20%-30%的增長,市場占有率已達到了55%。“降價空間確實不大。”馬應龍公司的高管表示。
對此,四川的一家代理銷售公司老總持相同觀點。在他看來,作為馬應龍的獨家品種,麝香痔瘡膏既有強大的品牌效應,也有廣泛的市場基礎,一旦進入新的基本藥物目錄,將在廣大農村市場大展宏圖。“我們愿意代理合作的,就是這樣的大品種,獨家大品種、行業龍頭。”
在近期券商對石家莊一家中成藥上市公司進行集體調研時,公司管理層曾透露了中藥降價的原則:如果日用藥經費超過5元,很可能降價。而獲得國家進步獎、通過詢證醫學的產品,降價幅度將比較低。
全國藥物營銷專家楊昌順告訴記者,對于基藥的獨家品種來說,即便降價5%-10%,也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。由于獨家品種在地方招標中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,且入選基藥目錄意味著基層銷量的放量增長,即使今年國家推行集中帶量采購降低了藥品價格,獨家品種在招標中面臨的降價壓力也低于平均水平。
“國家在進行中藥價格調整時,也要傾聽很多生產獨家品種的大企業的意見;此外,這些企業的渠道鋪設也更暢通,能不斷獲得醫生更高的認可,可以說,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傾向它們。因此,無論從哪個角度說,獨家中藥品種在市場中的話語權都會更大。”
另據記者了解獲悉,本月初在北京召開的一次關于基本藥物價格調整方案的閉門會議上,獨家中藥企業的大佬們一致反對降價,直陳降價的不利結果。“會上傳來的聲音很明確,關于今年中成藥價格調整,將是有升有降,而不是外界瘋傳的"一刀切"降價,畢竟國家對中醫藥產業還是持鼓勵發展的態度。”一位參會的企業老總向記者透露。
新增獨家品種
康緣藥業:桂枝茯苓膠囊、腰痹通膠囊、復方南星止痛膏
天士力:養血清腦顆粒
以嶺藥業:蓮花清瘟膠囊、參松養心膠囊
羚銳制藥:通絡祛痛膏
桂林三金:三金片
沃華醫藥:心可舒片
信邦制藥:益心舒膠囊
中新藥業:清咽滴丸、京萬紅軟膏、癃清片、少腹逐瘀丸(顆粒、膠囊)
(宦璐)
近日,關于招標模式以及二次議價的討論非常多。隨著*的召開,不少代表也紛紛個人或者聯名提案要求改革。但是對于招標改革的方向,卻沒人能夠提出比較好的方案或者模式。即使有一些改進的建議,客觀的說,也都是建立在對自己方面有利,而非全局整體獲益,或者說多贏。
孔雀就在此設計一種新的藥品招標采購模式,不求能真的起到為政府或者招標部門獻言獻策的作用,僅僅在論壇上跟大家探討研究也好。這種模式大體思路上有一些四川掛網和藥交所模式的影子,但是還是有不少創新的,我姑且暫時以我論壇的ID來命名為“孔雀模式”好了。
首先先來談談目前各種招標模式的問題。我認為目前的招標整體來說可以說是各方各面都不滿意:' G% \) u) ~+ T5 S# s- a' ^
1、政府不滿意
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政策,分析市場,最終確立了以省為單位的招標模式,再又進一步投入建立省級的公立的采購中心,難度不可謂不大,投入人力物力亦很多。但結果上來看,效率并不高,幾年時間才能完成一次招標,對于藥品的價格降低的程度有限,群眾并不買賬,企業也紛紛怨言。這點從大量專家炮轟就可以看出。' T6 V, U/ z& x" T4 i4 S2 E" [" c
2、企業不滿意' K8 o* v/ G0 O; [7 c9 l) h
目前的招標各種模式讓企業疲于應對,幾乎每個企業都得成立部門,至少設置專人負責30多個省級招標,加之各種投標及公關費用開支。更何況中標并不等于銷售,往往中標后整個標期無法進入醫院銷售也是非常正常的事。加之招標的唯低價中標,不斷的壓低企業利潤,而利潤的降低并沒有帶來銷量的提高。各種不正當競爭的出現,如惡意中標,降低藥品標準生產等等,出現了不少劣藥驅除良藥的現象。
3、醫院不滿意: ^3 u5 | H8 h+ ?
招標后臨床用藥受影響,往往醫院習慣用藥,或者說質量優異的藥物無法中標,導致臨床醫生對藥物產生很多質疑。招標降價對于醫院的利益亦有所影響。個別常用廉價藥物由于廠家的惡意競爭,導致降價死,臨床藥物短缺。) N9 I; h3 n- i# O
4、群眾不滿意. K8 r- `+ V7 l, R3 ^, p) F
招標降價感覺幅度有限,很多藥物往往價格比藥店高出太多,給人一種藥價還是虛高的感覺。很多大品牌的藥買不到,醫院開出的都是一些小藥廠的藥物,看起來質量就很差,療效更是不能保證。4 k' W8 {) A) F/ @$ y- `
那么,我們來探討一下目前各方面都不滿意的原因:
1、行政管理的痕跡太強。招標辦屬于典型的管辦不分的部門,在一次招標中,既做運動員,又做裁判員。自身權力很大,卻缺乏有效的監督,導致一些腐敗的發生。. C# P) v+ H" i7 F5 a) H" g: ?1 G
2、不夠公開透明。很多招標從規則開始,就完全屬于暗箱操作,屬于行政拍腦門出臺。既無醫院參與,亦無企業參與,醫院和企業作為供需雙方,完全被屏蔽于規則制定之外。招標過程中,各種數據保密,總讓人質疑其中暗箱操作。很多企業專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,采取各種手段去分析競品,甚至搞潛規則。
3、市場程度不夠。招標采購明顯有著計劃經濟的影子,招一次標,降一次價。具體市場供需有什么情況,則完全脫離于招標之外。很多稀缺產品無法銷售,或者轉向黑市銷售。大量的新藥苦于沒參加上一次招標而無法銷售。企業沒法根據供需來制定新產品的開發計劃。! E) @! Q. G2 d) l
/ C M4 |! Z/ Z3 C/ ~
下面,是我設計的“孔雀模式”,希望能對目前的各方面不滿意加以改進:/ y$ R* t) Y- D$ E! w% n
1、招標辦建立在線實時的競價交易系統。按通用名劑型規格,分質量層次制定交易指導價。對于高于交易指導價的成交情況進行調查和進一步干涉。交易指導價為動態調整,原則上根據上一輪平均成交價格加權制定。這里的加權,是根據交易量來加權,以免出現個別交易量較小,但出現了過高價或者過低價影響指導價的公平性。
招標辦審核產品資質,為產品添加如“化藥100強”、“首仿”、“新GMP”、“仿制藥一致性評價”等標簽。同時可以設計不同標簽的交易指導價加成,如“新GMP”可上浮5%。/ w3 h8 O" X0 O3 w u6 r( E( f9 @" P: z
2、企業主動掛網交易。之前的招標模式中,往往由于政府一直處于管制企業,而導致企業對于招標完全沒有好感。新模式中將企業從被動轉為主動,來促進成交。
3、醫院主動上網采購。之前的招標模式中,往往由于政府一直管制醫院,而導致醫院根本無法針對本院的需求,來選擇本院用藥。新模式中醫院可以自身根據臨床用藥需求,由醫院自己決定采購何種產品。
4、具體成交模式。( v8 \" U4 o7 I- t+ b2 L1 g( o
由企業主動根據指導價,和自身能力,來報價。如產品A,交易指導價10元。由企業自己根據情況來報出價格,比如按數量設定,如100件以下,10元。100件-1000件,9.9折?;蛘甙次ㄒ回浽丛O定,如三級醫院唯一貨源,9.8折。甚至可以設定為排除同類競品。如排除同通用名同質量層次其他口服常釋劑型,9折。, Z/ D# v' ]. a7 p% k0 K
各種折扣可以由企業自己設定,建議設計為降價比例,這樣可以設計為可疊加參數。具體可以見淘寶各種店鋪。% n+ _; y# q$ z
再有,就是企業可以自己設計宣傳及備注,如可備注“A產品同通用名下銷量全國第一”或者“本廠為本省名優企業”等等,供醫院查閱。
然后醫院根據自身的采購量來選擇產品,比如一家三甲醫院,選擇A產品,可以根據以往使用的產品查詢廠家,查看價格。也可以看看其他廠家的報價。比如原來采購的廠家報價高,而且質量不好,想換別的廠家看看,那么就可以勾選A產品,先根據自己的采購量,勾選能供貨的廠家。然后比如可以勾選“化藥100強”,再勾選“新GMP”,然后出現了所有符合條件的產品,再和原來的產品比對一下價格,覺得合適就可以下單采購。
寫到這里,肯定有人會問,你設計的這種孔雀模式,不就是原來的二次議價嘛?* S6 c! E7 {% h# }
我認為這種模式跟原有的二次議價是有著根本區別的1 s# e3 d* N N3 `/ z$ R0 t
第一,招標辦制定的只是交易指導價,而非限價,所以根本沒有所謂的“第一次議價”,也就是說,允許高于交易指導價成交。招標辦的職能是調查高于指導價成交的情況,然后視情況調高交易指導價,或者作出一定的處罰。
第二,報價由企業提出,而非招標辦要求。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市場狀況開出報價。比如我是本地企業,我物流成本低,本地的交易價格我可以稍微低幾個點?;蛘哒f,我為了占領這塊市場,打擊競品,我往低了報幾個點?;蛘哒f,量一旦上去了,我雖然降幾個點,但是我整體利潤還能提高。這些原因都讓企業有所選擇。如果有企業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,比如我是老牌企業,臨床認可程度很高。9 X$ w2 I3 _1 s ]/ }" L& V
第三,過程是一個公開競價模式,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別人的報價和限制,這就恰如孔雀開屏一樣。大家都是孔雀,都可以供別人參觀。比如我對我廠子的這個產品有信心,我就敢一分錢不讓??梢哉f,所有企業和所有醫院都是在完全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下進行交易。
4、關于采購周期問題。由于孔雀模式是一個動態的公開競價模式。同時考慮到藥品流通存在一定的特殊性,建議每個季度至半年,即可由廠家做出一次報價調整,而醫院也可以同時調整采購。同時,如有廠家有新產品,每個季度都可以有進入市場的機會,而不像之前的需要等招標或者很麻煩的做備案采購。在報價和采購調整的同時,招標辦亦根據上一個采購周期的交易情況,做出是否調整交易指導價的決定??紤]到招標辦工作的實際工作量,也可以2個采購周期調整一次指導價。1 d/ V8 A7 d) e) V3 B# Y* C
5、關于最終價格和差價問題。
這個問題是我思考了很久的問題。前后再三權衡利弊,最終我認為,還是以交易指導價順加15%(實行0差率的醫院不順加)作為最終價格比較合適。如果實際成交價格低于交易指導價,那么,差額部分,50%左右作為醫院獎勵,在每年度末,由招標辦最終結算并返還給醫院,剩下50%左右,可以考慮作為當地公共衛生基金,或者注入當地醫?;?,用于補償患者。如果有個別產品實際成交價格高于交易指導價,如確實是市場供需發生變化,而非醫院企業串通抬價的情況,那么其中的損失從上述金額中扣除。: {8 l, n" V# ~5 h
+ t( `% w; G% {2 |! R
大致孔雀模式的敘述就是上述內容,我想這種模式一旦真正能夠啟動,那么應該能解決上述幾個不滿意的問題# l3 \) q0 o2 z$ {3 z( D3 M
1、政府會滿意" n! r& P2 r# W t
招標辦人員都是現成的,建立新模式的投入就是交易系統的建立和人員的培訓,這兩點在如今的信息化高度發達的環境下應該不難做到。交易運行效率高,不再需要每幾年絞盡腦汁組織專家討論招標規則,組織招標。一旦系統建成,就是維護和運行??梢源_確實實的降低價格,群眾也會比較滿意,由于公開和透明,企業也不會有太多怨言。
2、企業會滿意! m$ q1 S; ~# N) j _6 M: x
企業從被動的招標轉變為主動的報價,市場的情況都是公開透明的,無非就是自己取舍。我是本省小企業,我可以專注于本省市場的個別優質產品。我是全國大企業,我可以布局全國,可以有選擇的放棄一些不重要的市場。外企和研發型企業,有新藥和獨家產品,不再需要擔心招標周期長的問題,獨家產品也可以更好的維護價格。從整個市場大環境來看,由于公開透明,惡意中標等不正當競爭的情況會更少,隨著藥品質量評價體系的進一步建立,會讓企業更多的把精力投入到研發上。同時高度透明化的市場會促進企業的進一步整合,優勝劣汰,這也是符合國家整體的醫改規劃的。
3、醫院會滿意
醫院有了采購的主動權,完全可以根據臨床的需求選擇自己醫院需要的產品。采購低價產品會有一定額度的對醫院的補償,讓醫院有動力視情況采購低價產品。同時,這些補償對于0差率的醫院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財政上的緩解作用,隨著這種模式的長年度運營,其中的差額也會逐漸縮小,所以這也不違背醫改要取消以藥補醫的大方針。
4、群眾會滿意
動態調整的采購指導價直接降低了藥價,并且過程公開透明,醫院和藥店等終端的價格會逐漸統一。醫院采購藥品時會各方面權衡,也不用再擔心買不到大品牌的產品。5 X: W3 W* m7 h
: u& x/ P0 Y/ P: q
寫在最后,這種模式是我在前幾天新藥信息開發群中討論醫改時突然想到的,在此特別感謝群內的朋友們。還有要感謝藥招論壇的幾位版主的支持,比如飛鳥寫的關于二次議價的相關帖子給我很多啟發和提示。最后就是感謝醫藥經濟報的馬飛記者給我的鼓勵。謝謝大家。